2003/11/13 日誌(五)
很有趣的,今天的課程是一場公聽會的模擬,主題是「小樹何去何從?」今天老師用了類似公聽會的方式,讓大家為小樹的何去何從辯論一番。整各過程其實挺有趣的,因為很明顯的有幾個歷程:表態→對立→爭吵→和緩→讓步→結論。當然,這幾個過程與轉折,老師都像個無形的推手,強化這樣的效果。
在這裡,我覺得很有意思的,是大夥兒的態度,我們似乎可以很快的發現,難以用「咄咄逼人」或是「唯我獨尊」的語調去攻破對方的論點,這樣只會帶來反效果,強化了彼此對立的那面牆。這又讓我想到在「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」,書中墨瑞曾提到,他相信人性本善,人只有在受到威脅時才變得醜惡。也許這句話用在這裡不很妥當,但我想說的是,我們應該要思考一些關於爭論的問題:我們的目的為何?對方的目的為何?我所用的方法與會得到的結果有何關聯?
會不會好奇為什麼我會提出這種問題?因為我覺得,生活的每一個角落,幾乎都在上演著規模不同的辯論會,小從和周圍的人起口角,大到爭論宇宙的膨脹與否,而「教育」的整個領域更是不在話下,除了現在很流行的「教改」的辯論,平日教師、學校、家長、學生之間的爭執,無一不需要跟不同立場的人對話、溝通、說服…。若能越快學會這之間的技巧與平衡感,我們也越能掌握這爭執的走向吧!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